• <track id="zlcg9"></track>
  •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 <tbody id="zlcg9"><center id="zlcg9"></center></tbody><sub id="zlcg9"></sub>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 <sub id="zlcg9"><progress id="zlcg9"><nav id="zlcg9"></nav></progress></sub>
  • <sub id="zlcg9"><xmp id="zlcg9">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tbody id="zlcg9"><center id="zlcg9"></center></tbody>
    <track id="zlcg9"><li id="zlcg9"><track id="zlcg9"></track></li></track>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track id="zlcg9"></track>
  • 銀華基金:2022年55只基金虧超20%,焦巍現任產品近2年業績全負

    公司研究室雪梅2023-06-19 10:38 基金
    規模1年暴增90%,搶發的多只產品虧超20%。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近期,在追蹤報道國內公募基金發展過程中,公司研究室發現,業內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各家公司幾乎都在股指相對高位搶發產品,規模急劇擴大;這時,往往也是市場見頂階段,但各類新發基金均在規定時間內建倉;當市場進入下行期,基金經理們似乎都沒有什么良策應對,大多數都就地躺倒“裝死”。

    這個現象導致了一個結果:基金公司躺在急速擴大的規模上,坐收管理費;大多數基民高位買入基金后,開始備受凈值縮水的煎熬;從業內規模第一的易方達,到資管規模近乎易方達1/3的銀華基金公司,皆不例外。

    據天天基金網數據,2022年,銀華基金公司有55只產品年度跌幅超20%,最大跌幅39.5%。其中多只產品,都是前兩年股指高位時搶發的產品。

    01、2020年規模暴增90%,搶發的多只產品虧超20%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2019年底,銀華基金規模不到3000億,2020年底卻急劇增加到5700多億,一年暴增90%以上。

    規模上去后,公司旗下產品投資收益率卻沒能同步跟上。

    撇開債券與貨幣型基金不說,凡是涉及到股票的產品,近3年銀華基金均沒有跑贏同類產品平均收益率。以混合型基金為例,近3年銀華基金平均收益率14.08%,同類平均19.33%,相差5.25%。

    此前,公司研究室曾分析過銀華基金的網紅經理李曉星在管規模不斷縮水的情況。

    其實,撇開這位經理人自身能力高低以及具體操作是否存在過失,單從其旗下產品業績表現看,凡是跌得狠的基金,幾乎都是2020-2021年間,股指在高位時發的產品。

    這一點,從其旗下主力產品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來。

    這只2021年01月08日發行時規模高達 135.083億份的基金,截至2023年03月31日,只剩下126.3370億份,凈值規模也跌到95.91億元。截至2023年6月15日,單位凈值跌幅25.12%,縮水1/4。

    這種遭遇不止發生在李曉星一人身上,銀華基金公司的另一位基金經理焦巍。近年投資業績變化情況,跟他也是大同小異。

    焦巍的從業經歷相對復雜,去過多家基金公司,單從其2018年到銀華基金以后的投資業績看,凡是2020年開始管理的產品,都是虧得一塌糊涂。截至2023年6月15日,這5只產品的任職回報,少的虧20.03%,多的虧36.16%。

    可見,大多數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目前還是靠天吃飯,很少能做到跑贏大盤,更不要說逆勢投資。

    這就帶來了一個疑問:既然如此,為何這么多基金公司都搶著在高位發產品呢?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說白了,很簡單,屁股決定腦袋而已。

    目前,公募基金公司的自身收益,主要靠管理人報酬或者說管理費,只要規模做上去,公司就能穩收管理費。哪怕市場下行,在管規??s水,但管理費卻可以一直收。

    他告訴公司研究室,這種盈利模式,頗有點薅羊毛的味道?;窬陀悬c像羊群,只要將其圈進來,不論股市漲跌,基金凈值如何縮水,管理費卻可以照收不誤。

    02、焦巍在管主力基金近3年虧損26.76%,公司提取管理費超7億?

    以銀華基金的焦巍為例,其現任產品近2年投資業績全部為負,在管兩只主力基金,銀華富裕主題混合A 與 銀華富利精選混合A,近2年資產凈值都大幅縮水,持有者損失較大。

    銀華富利精選混合A,從發行期開始,就由焦巍與秦鋒共管。2020年08月13日成立時 98.859億份,截止至2023年03月31日,只剩下35.8059億份,資產規模也縮水到28.51億元。從其累計收益率看,在2021年2月10日,一度達到34.88%,之后就走上漫漫下跌之途,截至2023年6月15日,其下跌26.76%,同類平均僅下跌2.8%,滬深300指數同期下跌15.32%,持有者可謂損失慘重。

    銀華富裕主題混合A由焦巍自己管理,算是其從業以來的代表作,也是進入銀華基金后的扛鼎之作。迄今為止,其任職回報依舊高達93.49%。

    不過,這只基金近3年的的累計收益率卻是每況愈下。

    2021年6月29日高達88.20%,跑贏同行近1倍;截至2023年6月15日,其近3年累計收益率已變成虧損4.34%,同期同類產品平均上漲16.42%,滬深300指數也僅下跌0.75%。

    毋庸諱言,焦巍近3年在這2只產品的操作上,均遠遠跑輸同行,也跑輸了滬深300指數。這一點,從焦巍2018年接手以來,銀華富裕主題混合A單位凈走勢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顯然,過去3年來,焦巍旗下這2只基金并沒有為投資人賺到錢。

    一方面,是因為其業績自2021年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在下跌;另一方面,則因為前期基金業績好的時候,規模相對較??;規模膨脹后,業績就開始走下坡路。

    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旱澇保收,成為最大獲益者,賺到了基金管理費和經理人業績激勵。

    以銀華富裕主題混合A為例,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基金凈利潤分別約32億元、75億元、-18億元、-54億元;2023年以來,截至6月15日,下跌13.27%。

    顯然,2021年以來,銀華富裕主題基金沒有為基民創造任何價值。

    不過,有媒體根據這只基金的契約測算,焦巍在這只基金上幫助銀華基金賺了10億管理費,他個人也賺取了不菲的業績激勵,同時還給券商貢獻了上億元手續費。

    僅以2021年以來的收益計算,銀華基金公司在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混合A上,就拿到了將近7億的管理費,說是旱澇保收一點也不為過。

    本文為派財經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派財經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可發郵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聯系授權,并在文首注明來源派財經(微信公眾號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財經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双色球开奖号码
  • <track id="zlcg9"></track>
  •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 <tbody id="zlcg9"><center id="zlcg9"></center></tbody><sub id="zlcg9"></sub>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 <sub id="zlcg9"><progress id="zlcg9"><nav id="zlcg9"></nav></progress></sub>
  • <sub id="zlcg9"><xmp id="zlcg9">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tbody id="zlcg9"><center id="zlcg9"></center></tbody>
    <track id="zlcg9"><li id="zlcg9"><track id="zlcg9"></track></li></track>
    <tbody id="zlcg9"><noframes id="zlcg9">
    <track id="zlcg9"></track>